[楊蟬]非天第 44 章 離塵

“從前,有個階下之囚。坐牢麽,枯燥無味的日子過久了,他便想找些趣味。他的趣味,便是聽別人的故事。但是他的牢房人跡罕至,是在山中。幾個獄卒不屑與他交談,所以他只能等,等了很多年,等到他自己都無聊到忘記他被關了多久,這一天,山中來了個小和尚……”

一段故事娓娓道來,頗有似曾相識之感。

老李繼續道:“小和尚本随其兄入寺求學,山中不過偶遇,他卻窺到那囚徒所在,丢給他一個桃……”

……

那猴子道:“……數十年前,一個小沙彌路經此地,丢給俺一個桃……”

……

“嗯?!這是……”

楊蟬猛然驚悟——忽視了九百年,突然再想睜大雙眼看清眼前人,才記起,雙目不能視,原來這一日,她因為一場痛快,提前決定了一場錯失……

老李置若罔聞,只說他的故事:“……小和尚要去的廟,還在很遠的地方。那囚徒問他,跑這麽遠,是為了什麽?小和尚說,是為了求道。囚徒又問,一個和尚,求的是什麽道?小和尚說,大道相通,唯願普渡天下蒼生耳……那囚徒問,天下蒼生與他何幹,普渡之言幾人願懂,一番宏願到頭來,不過是一場空。然後那小和尚回話,蒼生皆苦,既發此宏願,不試一試,又怎知世間人心幾許呢……”

“囚徒與他相辯,辯了許久。他自認過了很久,區區辯言不在話下,但這個小和尚,他就是辯不過。到最後,他就只是聽他說。那個孩子,那一年才十九。十九歲,未及弱冠,自有一番道理在,往後必定有所作為。所以囚徒等他說完了,向他道:有朝一日,他若盡力抵償其願,而自己能得脫困,必會護他周全。”

“他做到了……”楊婵喃喃道,“他……就是你,所以……”

老李打斷,語調悠然道:“怎會。他是他,我是我,故事是故事,說者是說者。說故事的人,又豈能在故事中呢?接着,下一段罷……”

他繼續道:“還是那個囚徒,還是那座山。小和尚離開後不久,山中迎來一名刺客。”

“……”

“刺客承命而來,要取他的人頭。他不惱,因為,除非他樂意,誰也取不了。于是刺客陪了他三日,講了很多個故事……被關五百年,誰知這個刺客,卻陪他聊得最久。他也曾游歷人間,但畢竟不是這般接近常人,所以他聽她講,也是別有一番趣味。人并不是他曾想得那樣,匆匆百年,一世又一世尋覓,也可以活得很有滋味。他想起先前修習長生之法,到地府亂勾亂畫,為的是什麽?七情中的一味懼意,令他長生,卻不知凡間多情,他從未真正品得其餘六種……”

楊蟬道:“他要什麽七情做什麽凡人!無知無覺,不好麽?長生不老,不好麽?只有活着……”

“只有活着,”老李接口道,“只有活着從不知生死,才會不解人間疾苦,才會不懂世情常倫,才會既無所畏懼又窮極無聊……那個囚徒,他有一個名字,是他師尊所贈;他也穿衣認字學武;他也有五感六覺,凡人之心,他也懂。當初出世,衆人皆笑他非人,可是又有哪一點,他算不得人?他向往過,後來,他也不屑過,浮生走一遭,細細回頭,除了那一刻逆天悖命值得一提,似乎長生千年,也不過終究虛度了。”

“呵……”她只能如此應了,“就因為這踏入輪回,你……值得麽?”

“非也非也,踏入輪回的,不是他。而是我。”老李仍否道,“接着,下一段吧。”

“華山腳下,有戶人家,姓王。王員外是個藥材商,做的是黑心買賣,害死不少人,由此牽連自身,天命便是:斷子絕孫。這一日,華山地動,但家中未被禍及。他以為躲過一劫,一家晚膳如故,絲毫沒想到是不是有什麽變數。誰知當晚,他最後的一個小女兒,因吃湯圓噎死,終于,他一個子嗣都沒留下——這是報應。”

報應二字,輕描淡寫。楊蟬瞪着他,雖目不能視,仍瞪着他。這個人,從到這裏做獄卒開始,便是一場籌劃。原來他早就認識她!

“……但是上天仍對他不薄,”老李繼續道,“一個人,上天要懲罰他,是一回事;但若能令他迷途知返,豈不更好。所以,那一晚,就在他為女兒哭靈時,上天又賜給他一個機會——有位仙者,為他送來一個棄嬰。從此他散盡家財,洗心革面,幫助了不少人,就此安然到老……”

“那個嬰兒……是你……”她聽明白了,也要講個清楚,“你果然姓王。不過他應謝的不是上天,而是那名仙者!”

“機緣罷了,為何選他而不是別人?這,你想不明白麽?”

“機緣之談,不過莫須有。凡人自欺欺人的東西,好給自己些安慰。”

“不過是汝等皆看不見,其實世間萬千皆可穿針引線系到一處……你沒看到,不等同從未存在。”

楊蟬說不過他:“呵,滿口和尚話,你……真的是變了。”

老李再次否道:“我是我,他是他。生自那一點執念,卻并非本體。還記得我的故事麽?這執念,能因為小和尚的一個桃,此後護佑他西天往返走一遭;這執念,也能因那刺客陪他三日閑聊,此後伴她六百年寒暑未覺曉。而今日,我的故事講完了。”

“講完了嗎?”她發覺,自己的語氣有些悵然若失。

“講完啦!”老李坦然道,“天下無不散之宴席,六百年彈指一揮間,到頭來,該走的走,該留的留……只是可惜,你的天命還未到呢。”

“恩?天命,”她不明白,“何為天命?”

“你是什麽,天命便是什麽。”

“與我何幹?”

“與你無關麽?”老李笑道,“你不是一直在尋燭龍之火——你找到了。”

楊蟬接道:“找到了,取不出,就在我身下,有何用?”

“何用?呵呵……”老李又笑,“你以為,那是死物?龍火龍火,因火而為龍。是他來認主,又談何你取他用?”

“什麽意思?”

“草與木,人與獸,天地萬物,拾得龍火,皆可為燭龍。只因世上本無燭龍,龍——自在人心中!”

古寺鐘聲,不知由何而來。

一聲,勾起回憶。

一聲,止消魔心。

一聲,前塵盡散。

楊蟬終于想到了,華山有廟,但鐘聲飄不到這樣遠。那一年,玉華寺外的飛雪,寺中圓寂的老僧,以及鐘聲……

鐘聲飄遠,在她耳畔生了根,每抑魔心,留聲九百年。

她不自覺撫上心口,終于相信了那老僧的話。

——他從何處來,便往何處去。既得天地孕育,自當天地收回。山川草木,飛禽走獸,都不是他,卻又無一不是他。

如今,就連這一點執念,也要随他回歸盡頭。

黎明将至。她聽得老李的腳步,正往外走。

她在他背後喊一聲道:“你不該姓王也不該姓李……你,還是姓孫好——是猢狲的‘孫’!”

遠處傳來一陣笑聲,他竟這般灑脫。或許,這是最好的選擇,所謂逍遙,也當有始有終。

沒有遺憾,便是逍遙啊!

“濟滄海,觀天宙,人間寒暑付從頭。戰狼烽,論功侯,唯聞青史數名留。君不見,江山如舊,一場風雨一場夢;恨不盡,南星北鬥,幾回興亡幾回休。蒼生易嘆離人瘦,罪責身堪輕如朽——複白首,憑何笑春秋?”

她聽得他吟詞而去,聲音漸遠……

……

——猴子,你有名字麽?

——當然有!俺姓孫,名為悟空!

……

悟空——悟天地萬象,得大道者,一切皆空。

這世間,從來就只有一個孫悟空!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