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靜一家三口加上莫言通宵達旦的趕工,二十件編制的雞籠終于做好啦!
當清晨的陽光透過破舊的紙窗照在屋內的時候,桌上的油燈還在噼噼啪啪的燃燒着。四個人都疲憊不堪的趴在桌子上進入了甜甜的夢鄉……
莫言從夢中醒來。看到陽光柔和的照在何靜臉龐上。給她本就立體的五官鍍上一層淡淡的金黃色,美的讓他忘記了呼吸,忍不住輕輕靠近她。嘴唇剛碰到她的臉頰的那一刻,她突然睜開了眼睛。
四目相對。他尴尬的轉過頭。搓了搓手,道:“天亮了。我正準備叫你起來呢!”
何靜偷偷笑了一下,道:“你這個叫人起來的方式還真獨特呢!”
叫醒了三丫,三個人簡單的洗漱了一下。吃了點何秦準備好的早餐。便帶着編制好的籠子出門了。
三個人到達集市門口時,門口居然已經聚集了很多等待的人。
“哎呀!你們中午來啦!再不過來,我們都要以為你們不來了呢!”大家都七嘴八舌的議論到。
“快。給我來三個!”
“我要兩個!”
人們七嘴八舌的報着數兒,何靜高興的邊收錢邊指揮三丫和莫言給客人拿貨。
整整二十個籠子。沒到一刻鐘就買完啦!何靜高興的數着銀子,今天的收獲很豐富嘛!
“走!今天掙這麽多錢。我帶你們去下館子去!”何靜數着銀子,心情大好道。
三丫聽說要下館子。特別開心,蹦蹦跳跳的跟着莫言和何靜去管子吃飯去了。
三個人來到飯館。找了個位置坐下,便招呼小二開始點菜。
就在三個等上菜的時候。突然,店裏沖進來四個人,指着他們坐定的這桌,道:“對!就是他們!”
說着,這四個人便朝他們坐的位置沖了過來。
何靜見四個人這麽氣勢洶洶的沖了過來,一時之間有點蒙,這是怎麽回事呢?
只見這四人到何靜他們桌前站定,為首的一人躬身沖着何靜他們拜了一下,道:“三位,終于找到你們了!”
見他們并無惡意,何靜便回了一拜,道:“不知您找我們所謂何事啊?”
為首的一人道:“在下姓孫,在鎮上開了個養雞場,隔壁鎮上是主要的消費客戶,所以,自家的雞經常通過馬車運送到隔壁鎮上去,但是,由于路途問題,許多雞在途中丢失,或者颠簸到隔壁鎮上的時候已經奄奄一息了。”
此刻,何靜隐隐約約明白了這個孫老板的意圖了,她請孫老板同桌坐下,細細道來。
原來,今天孫老板看到鎮上有人拎着镂空的雞籠去他的養殖場買雞,瞬間覺得這個雞籠非常實用,如果用到他們雞的長途運輸上,恐怕再合适不過了。所以就找在買雞籠的一個客戶的帶領下找到了正在館子裏就餐的三個人。
“希望三位能為我們養雞場定制一批雞籠,價格方面都好說。”孫老板虔誠地沖着三人表明來意。
何靜一聽,有錢送上門來,有什麽不好啊?自然是爽快的答應了。
在莫言的主持下,雙方約定了交易方式、金額,單價等等信息,孫老板先一次性預定了一百只雞籠,并支付了所有貨款的一半作為定金。
為慶祝雙方順利達成合作,孫老板非要請了這頓飯,以表示合作的誠意。何靜見推辭不過,就只好順了孫老板的意思。
回到家裏,三丫又搶着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何秦。何秦高興之餘又有幾分擔憂,以他們的速度,三天時間通宵達旦才趕制出來二十個雞籠,這一百個雞籠,恐怕要趕制更長時間了,如果耽誤了交貨工期該怎麽辦啊?
莫言笑笑,道:“何伯伯別擔心,這些事情啊,我和何靜在路上已經商量過了。”說完,轉頭溫柔地看着何靜,兩人會心一笑。
莫言接着說:“這不是農閑時候嘛,村裏面有很多嬸娘們都沒什麽事兒可做,不過我們把她們召集起來,我們教會他們技術,按照她們做的雞籠的數量和質量給她們工錢,恐怕我們不難找到幫我們做工的人吧!”
何秦一聽,覺得此方法着實不錯,便主動請纓,以自己在村裏多年來積攢的人際關系,随便找到幾個做工的嬸娘來,還是很輕松的。
于是,莫言和何靜便在何秦去找女工,談價錢的時候,盡快地去小溪邊盡量多的砍些蘆葦杆子,盡快加工成可以直接使用的材料。
何秦的速度很快,他只用了一天時間便找到了五個女工,當天晚上,何靜就把這五個嬸娘召集到了他們家不大的小屋裏。
“各位嬸娘,我們最近接了一筆加工制作的工作,各位嬸娘認真學這個編制,一般情況下,當天都能上手的,原材料和技術由我們提供,根據各位嬸娘編的速度和質量,我們會以每個半兩銀子的價格付給各位工錢的。”何靜認真的給她們開了個動員會。
“半兩銀子?”這些嬸娘在家呆着的時間占據了她們生活的大部分時間,而且,長久以來的家務她們并沒有從中獲得半分報酬,更不要提滿足感了。
聽說何靜每個編制給她們半兩銀子,個個都幹勁十足,希望能夠盡快從何靜這裏學會編制,盡快上手去掙銀子。
何靜見她們如此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樣子,很開心,便取來原材料,盡快叫她們學習編制雞籠。這些嬸娘們上手都非常快,當天晚上基本都已經學會了基本的編制方法。
第二天一大早上,何靜就和莫言把每個雞籠用到的基本原材料打包分裝開,然後給各家嬸娘送了過去,每家基本上留了三個左右的雞籠材料,并囑咐她們傍晚十分過來取成品,并結算當天的工錢。
傍晚十分,莫言和何靜去各家收已經做好的雞籠,不想各位嬸娘的手頭特別快,一天時間基本上都做夠了三個,才一天時間,她們已經完成了十三個,這也讓他們兩人很是驚喜,這進度很快應該就能交貨了吧。
莫言随身攜帶了紙筆,認真記錄了每個人領取了多少材料等信息,并痛快的給她們結算了工錢。
何家大丫頭能帶人做零碎的編制工作,工錢不菲,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在村子裏傳開了。
翌日,何靜剛起床,便見院子裏站着兩三個嬸娘,似乎在等着什麽。
見她已經起床,急急忙忙圍了上去,七嘴八舌地跟何靜絮絮叨叨,本來還沒清醒的何靜,見到這樣的狀況,更是頭大,只好讓她們一個個地說。
這次又輪到這些嬸娘們扭扭捏捏,互相退讓着讓對方先說了,最後,隔壁家的林嬸嬸先開口了,道:“大丫,我們聽說你能教編制雞籠,想知道你這兒還缺不缺人了,我們都想跟着你學學,掙點兒錢補貼下家用。”
何靜一聽,有人主動送上門來,當然再好不好過啦,握住林嬸嬸的手道:“嬸嬸願意幫忙,對何靜來說真的再好不過了,再說了,我們一家這些年沒少受嬸嬸照顧呢!”
接觸多了人,才發現人際交往上,自己那麽彪悍潑辣的性格,确實不讨人喜歡,不如多說幾句讨喜的話,自己又沒損失什麽東西,還能讓事情辦起來更加順利,何樂而不為呢?當然,這條原則只針對她何靜還看得上眼兒的人!
由于村裏來幫何靜做工的嬸娘們越來越多,何靜在第一次跟孫老板送貨的時候就特意留意了下是否還能有新的商機在。
孫老板見何靜他們才三天時間就已經完成了八十個了,對這樣的進度,他十分滿意,邊驗貨,便誇贊何靜他們。
這時候,一個拎着布袋的夥計匆匆忙忙地繞過孫老板想往車上裝東西,不料此刻孫老板一個轉身,剛好碰到這個夥計,手上的布袋一個沒拿穩,摔在了地上,袋裏的的雞蛋全部都破了,蛋液順着布袋流了出來。
這時候,何靜腦袋突然靈光一閃,想到自己以前在超市裏見的雞蛋,都是以壓制好的雞蛋框放置,每個框框裏只能容下一個雞蛋,一打模具将雞蛋固定好,既方便了雞蛋長途運輸,又方便能夠長期保存,而且,這些模具可以反複利用,為什麽自己不試着做些這個呢?
壓制模具估計這個年代不好實現,但是以柔軟的稻谷、小麥稭稈來編制,這個應該還是可以實現的。
回到家裏,她就趕快找到些稭稈,試着照自己的想法編制模具,多次嘗試,之後苦思冥想,再多次改進,終于在第二天一大早上,她頂着熊貓眼做好了第一個完美的模具。
她顧不上吃早飯,便急匆匆地趕到鎮上,給孫老板看自己的新發明。
當一個個雞蛋放到模具裏,不論怎麽晃動搬運,都還一顆顆地站立着的時候,她看到了孫老板眼裏閃爍的光芒,看來這筆生意又做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