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超這邊是真挺賣力的,再加上他上大學時就有補課的經驗,于是很快就接了幾個家教的活。
有直接去學生家的,也有學生來他這裏的。
新買的房子就是收拾了一下廚房和衛生間,就搬進去了。
房子在三樓,雖說姜珊珊懷孕有點不方便,但也只是習慣的問題,難到別人住樓的懷孕還得出去租平房?
他們結婚時買了一些新家具都在姜家了,這次只是新買了一個大床,剩下的家具都從姜家搬過來了。
姜珊珊那個多事的姑姑還現跑來看一眼,因為怎麽也不太相信秦家能有錢給他們買這麽大的房子,要知道她現在三代人還住在四十平米的樓房裏呢!
所以就特別嫉妒姜珊珊嫁人了還能住在家裏,要知道當年她想在這有裏住可是哥哥嫂子甚至父親都不同意,所以她才會因為一點小事看不上楊大花,跟她吵了起來。
吵完之後她就後悔了,她何必跟一個鄉下老太太一般見識呢!不過吵都吵了,後悔也沒用了。
“喲!秦超他三哥那麽有錢,當初你們剛結婚時為什麽不借錢幫你們買房子啊?”
姜姑姑在侄女的大房子裏看着,這房子樓層好光線好,最主要是地段好啊!
這附近小學中學高中都有,而且都是重點,小兩口上下班也方便,就算周末想回娘家也挺方便的。
聽說将近八百一平呢?在這時也算是天價了,可是就是因為地段好啊!所以這房子也所剩無幾了。
她是眼饞可是她沒錢啊!所以也只能眼饞了,沒辦法。
“珊珊啊!你三大伯哥那麽有錢,你們到底跟人家借了多少啊?”
“姑,你問這幹嘛啊?你還想幫我還啊?”姜珊珊笑着說。
姜姑姑皮笑肉不笑地說,“你們有那麽能耐的三哥,還需要我這個姑姑啊!”
“再能耐那也是人家一分一分的掙出來的,我和秦超就想着多掙點錢早點把錢還上。
對了姑,你身邊要是有需要補課的高中孩子什麽的,幫我們聯系一下,秦超輔導過好多高中孩子呢1考的都不錯。”
“你看,這是不巧了嘛!我大伯嫂家的那個孩子今天初三,想考個好高,你看秦超能輔導嗎?”
“能啊!高中都沒問題更何況初三了。”
“那價錢……”
“哦!一周一節課的話,就是四塊錢,一周兩節課就是八塊錢。”
“啊!一節課一塊錢呢?那你家秦超不是發了,這要是收十個入個孩子,一個月就将近一百塊錢呢!”
姜珊珊一聽這話就不高興了,“姑,這都是按親戚價算你的,我們帶高三的學生一節課兩塊錢呢!而且時間都是一樣的,一節課兩小時。秦超倒是想收十個八個學生,他也得有那個時間啊!”
姜姑姑笑的很假,“那這樣我回去問問她,她要是同意,就讓她這周把孩子送過來。”
“她要是同意你就給我打個電話吧!秦超周日排得滿,到時得看時間,他随時來也不見得能補上。”
秦超周日的課盡量排在家裏,平時晚上的課安排在學生家。
周日姜珊珊會回去娘家住,這樣都不打擾。
反正看秦超這麽努力,姜珊珊挺滿意的,她當初看好秦超就是他身上這個樸實勁。
姜家就這麽一個閨女能不疼嗎?本來就想着結婚了也養在身邊,可是被她姑姑這麽一鬧覺得還是搬出去好。
畢竟姜珊珊還是叔叔和姑姑,誰知道他們有沒有意見呢!
而且現在這房子離他們也沒多遠,姜珊媽媽沒事就往這邊搬東西。
前幾天還給添了一個冰箱和書櫃,之前他們自己買了一個大書桌,兩室一廳的房子,另一間卧室就直接做書房了,這樣姜超上課也方便。
秦超周日的課比較滿,上午兩個學生,下午兩個學生,晚上還安排了一個即将高考的高三學生,這樣他基本就沒時間回姜家。
好在姜珊珊父母都是通情達理的人,也知道女婿 這樣是為了早點還債,倒是時常幫助他們。
一般秦超周日晚上給最後一個學生上完課就回姜家接姜珊珊回來,那時姜媽媽大包小包還給往回拿不少東西。
小兩口都覺得搬出來住挺好的,至少不受拘束比較自由,尤其是秦超住在屬于自己的家,整個人都放松下來了。
雖說現在補課能累一點,但是至少能看到錢啊!
郝美喜這邊服裝廠的生意一直不錯,因為有王建坤的加入,單子一直沒斷過,當然工人掙得也多。
郝美喜這邊又人海市那邊上了一批新設備,當然要投資一些錢的,但是廠子擴大他們才可能接到更多的單。
不用別的光體型褲的單他們就已經加工了幾萬條了。
錢肯定是掙了,但是辛苦也是真的辛苦,好在這段時間秦盛還沒忙起來,所以家裏的一切都交給秦盛了。
包括接送孩子們上學,中午給孩子做飯的。不過很快秦盛就解放了,因為秦二哥家這邊有了新項目。
秦二嫂和娘家人合作,在學校附近租了一套房子,做起了小飯桌。
小飯桌這主意當然是郝美喜給出的,最開始秦二嫂怕不行,他們家賣鹵味,在市場門口有個店生意還算不錯。
至少秦二嫂鹵味這個牌子算是打出來了,不過店不大秦二哥一個人看店就忙過來了。
秦二嫂租這個房子的位置距中學還有小學都挺近,最主要是離小學近,有兩次她看到秦盛他們兩口子忙,她就直接把子涵和彤彤給接回來吃飯了。
郝美喜去看了他們的房子,離學校是真的很近,中午如果能有幾個小孩子在那吃飯,估計一個月也不少掙,也就中午一頓飯,也耽誤不少時間,畢竟秦二嫂每天中午還要給自己家兩個孩子做飯呢!
飯菜的标準就按中午一塊錢來算,四菜一湯的标準就行。
八六年雖然物價漲了一些,但是肉也就一塊多一斤,而且現在除了買大件,基本告別票據了。再說誰家做菜能放一斤肉。